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人身究竟有那些關節型態?

人身究竟有那些關節型態?太極拳如何鬆開這些關節?(99/11/01~11/07)鄭無極
問:請問您為什麽九大關節中頸、胸、腰被算作關節呢?不是脊椎骨嗎?被拿來當關節的是那個椎骨?或那幾個椎骨?應該怎樣才是鬆開頸、胸、腰呢?
答:人身九大關節只是一個代表性的通稱,其實人身的關節可多著呢;一般可區分為一、<可動關節>,又稱滑液囊關節,其中依運動程度又分類為「屈戍關節」(如手指和肘、膝關節)、「滑動關節」(如椎骨、腕骨以及足部的跗骨)、「車軸關節」(屬特殊的屈戍關節,在顱底的頸部與介於肱骨和尺骨之間的肘部)、「球窩關節」(肩關節和髖關節)等;二、<不動關節>,又稱纖維性關節(被纖維組織限制它的活動),這在脊椎、薦骨、顱骨、以及部分踝關節和骨盆等皆處處可見,這類關節無滑液膜,形成關節的兩塊骨是由堅固的纖維組織所連接,只能允許些微的活動,甚或根本無法活動;而『脊椎』是這種關節的特例,因為在過度的彎曲狀態下會產生少許的活動,但同時卻仍可繼續扮演支持脊柱的角色;除了上述兩種關節外,身體內尚有部份關節存在於骨骼與軟骨之間,由於軟骨具有彈性,因此在沒有滑液膜的情況下,也能有較大的活動度,這類型的關節稱為<軟骨關節>,如肋骨與胸骨間的關節就是。

至於太極拳如何鬆開全身關節,在無極門部落格所寫的「談太極拳{節節貫串}的問題」一文中即已指出「上懸、中鬆、下沉」的要領,也就是要使全身各個關節都能「上下鬆開、左右鬆散」,唯有在百會與會陰這條人身中軸線上隨時保持與地面垂直的情況下,放鬆放軟地行拳,猶如全身的肌肉掛在人形骨架上,靠著重心的移動和腰胯的轉動來帶動,當功夫日久,肌肉和固定骨節間的結諦組織「筋絡」(即肌腱和韌帶)就能鬆開,而被附著固定的骨節也就自然能拉開,進而因血液循環逐漸順暢,以致其所攜帶的養分與氧氣就能充分滋潤,使得肌肉膜、筋膜與骨膜就能增厚,以適應全身重量即將由上往下鬆沉所需要的支撐力,以上也就是太極拳之所以要鬆的原因所在。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太極拳能實戰嗎?

                                                      太極拳能實戰嗎?                   鄭無極
問:太極拳為何要叫「太極拳」?它能傷人嗎?還是像網路上的示範影片只能把人推得老遠?                  

答:一、原始的太極拳僅為三十八式,那是張三丰祖師從其做豆腐生意的實際人生中(非武當山之張三峰或張三豐),體驗出「掤」、「履」、「擠」、「按」、「採」、「捩」、「肘」、「靠」、「進」、「退」、「顧」、「盼」、「定」等十三勢,為了記憶和學習方便,纔編成了拳套,初始稱做:「綿拳」;之後由於第一代嫡傳嗣王宗岳深懂易經,覺得這套拳陰陽虛實的變化與太極陰陽二氣相合的道理頗相符,纔建議這麼稱呼的;另外,張松溪第三代嫡傳嗣由王宗岳其「十三勢行功心解」中的「往復須有摺疊」一句,領悟出該套拳「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故才於補述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論」中,用起了「長拳」這個名稱。
二、太極拳能實戰嗎?會傷人嗎?相信這是一般人對太極拳認知上的疑問;依個人經驗言,太極拳不但能治百病,尤其是醫學上無法根治的病(祇是要有信心與恆心),而且在武術上的威力是不容置疑的,一般網路上所看的影片只是「長勁」的表演(它的作用只是嚇阻挑釁的對方,並無傷人之意),另外還有「短勁」(有寸、分勁之區別,乃透過夾脊發動),可以傷人臟腑,甚至致命;不過因「勁」由腳長到腰部以上之後,會自動引導進入「修心養性」的修煉,也就是生存環境會盡量單純些,避免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因而比較不會與人有所爭執,而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講理的人,也會盡量設法以智慧化解,所以真正的太極拳高手,一般是不太有機會看到他出重手傷人的,而這也就是太極拳要教我們的「真精神」---<仁者無敵>;而以上所談的還只是太極拳入門的「在身勁」,透過心性修為的增長與有形太極拳套堅持不懈的修煉,相輔相成之下,也有可能練成登堂甚至入室的「凌空勁」,就看您與它是否真的有緣?是否真的在重視它?

對<素食>的問與答

對<素食>的問與答        鄭無極
問:老師,日前看到您部落格一篇「健康養生新飲食觀」的文章,感覺好像您不太贊成<素食>,是否有其他的因素?
答:<素食>對很多平常吃慣大魚大肉的人來說,具有中和體內酸鹼質的作用,對癌症的治療也有關鍵性的影響;不過,並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適合吃素,更不希望大家自作聰明的以為祇要吃素就可獲得福報或改變命運,因為那跟吃素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除非你打從內心修養自己---反省過往之非,並時時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剷除內心的黑暗想念,進而修正自己的偏差習性,讓自己從言行舉止中澈底改變,所謂「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那才是為人要做的功課;吃素就如同供養僧侶或捐獻蓋廟,是有助功德的修煉,但無助功德的提昇,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從內心起修;吃素是可以改變性情、改變體質,不過除非身體的感覺告訴你,你的身體吃素比較舒服(而不是有目的的強迫自己,吃得心不甘情不願),而且吃了一段時間後,身體變得更健康,感覺更好,精神也不錯(而不是氣虛血貧),那我會鼓勵你繼續維持<吃素>的習慣。至於學習太極拳是否到了一定程度要開始配合吃素,我不知道,也許功力未到吧;不過太極拳的修煉讓我對身體的酸鹼中和和食量有了明顯而敏銳的感覺,那就是當我魚肉吃過量了,我就會感到惡心想吐,而以前喜歡吃的甜點麵包好像也不太有興趣了,現在晚餐好像都不太餓(肚子沒吃多少東西,但老覺得很脹),有時就吃點水果或喝杯果汁就解決了,也許是太極拳的修煉真的改變了我的飲食習慣,也或許功力修到一定程度,吃葷會讓我感到不舒服而改吃全素也不一定,總之,一切就順其自然,不要有人為的牽強造作或自以為是,就是最符合宇宙的自然法則。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談談站樁的問題

談談站樁的問題                鄭無極
問:請教老師ㄧ些問題,感謝!
1.
依您所見,站樁是否祇要膝不過趾,站多久皆宜。是否單腳樁及雙腳樁該均分?
2.
當從攬雀尾之按手後過渡到單鞭時,會有左轉之情形,我可否想成鬆左胯、同時沉右腿(),使自然上左步,如此是否比轉腰的想法更適合呢?
3.
發現老師所演示之拳架(鄭子37)與吳國忠老師很類似耶(在網站看到的)
謝謝,祝愉快!
答:站樁,首重<腹股溝>是否後縮下坐,否則即使膝蓋未超過腳趾頭,也會形成<跪膝>現象(全身重量停滯在膝蓋),長期下來膝蓋容易受傷;另姿勢調好之後,最好再以意導腰鬆一下(這時臀部就會往下再沉一點),此時腳的承受度(壓地感)會加重些就對了;至於站多久?祇要不過於勉強即可,還是以漸進式要求為宜!而所謂單腳樁和雙腳樁的區分,依本人的要求設定係「單腳樁」(全身重量完全由一腳支撐,另一腳為虛腳)主訓練功力,意識訓練為輔;而「雙腳樁」(重量兩腳均分,重心在中間)則以訓練意識為主,功力為輔;亦即初學者以訓練「單腳樁」為主,待雜念較少(骨髓充滿、腦氣充足)後再輔以「雙腳樁」訓練。
2
行拳過程中,當重心移到那一腳,那一腳就要鬆胯(我們叫「尾閭下沉」),主在穩定軸心腳的重心,重心腳加重壓地感之後,左右轉動自然就靈活圓潤(這就如同劃圓般,圓規的軸心務必要往下壓緊,圓圈才能劃得漂亮),盤拳走架自始至終都要這麼要求,功夫日久,腰胯也才能達到鬆沉而使上下半身得以連結。
3
拳架的表現方式會隨著功力的進展而有所不同,網路上的示範只是初級的打法,主在方便初學者的學習;至於個人目前的打法就比較不重視外形,完全是以盪手(腰胯帶動四肢)來表現,所以形無其形,一般初學者是無法捉摸也無法效法的。(請參看部落格「太極養生教學週記」的「功夫層次決定套路的表現方式」一文)。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左右摟膝拗步單獨練有何益處?

左右摟膝拗步單獨練有何益處?             鄭無極

留言:
老師您好:記得老師在授課時提及倒攆猴單獨練,有助於打通尾閭關,那左右摟膝拗步單獨練有何益處?
回覆內容: 左手右腳與右手左腳係屬同一交叉神經'常練摟膝拗步除可養成步幅的穩定度及任脈的暢通外'對左右腦的平衡亦甚具功效'爾後可與倒攆猴配合練習'有助打通任督兩脈'完成小周天功!

留言:
懷孕中的婦女練太極拳是否有益胎兒?是懷孕全程可練or幾個月內?
回覆內容: 太極拳是輕鬆慢勻的運動'所以懷孕期間只要量力而為不但無害反而有'生下來的小孩會更有智慧'且心性會較一般更好!至於{撞牆}應先暫'以免動到胎氣!

留言:
太極是什麼,為何會使人迷失,迷失做人的道理,理智是什麼,為何自己不知道呢?做人如太極,陰陽如能歸一,而一心不亂,夢也才會醒,了解自身的不足,進而醒悟達到完人之境,練拳也可以是種修行,而修行的目的即在修正偏差的行為舉止,做好內省的功夫。功夫高低不在表象,要有武藝更要有武德。共勉之‧‧‧
回覆內容: 初發心也就是學拳的心態'不要有名利及得失心'尤其忌""再加上恆心與耐心'此拳方成矣!有名者多難得明'得明者更難有名!要跟{名師}{明師}'就看你的機緣與心態'當然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畢竟自己要先修'明師才會來!您的見解很正確'祝福你!

留言:
安眠藥可以幫人入睡,當然也有他種用途,本人曾聽過一位學太極拳者說起:因要照顧家庭又要看顧未滿兩歲的稚子,在時間上無法配合請老師指導,就被人奚落:讓小孩吃安眠藥?!天啊!真不知道說的人還有沒有人性?且不管這著,就已觸犯青少年兒童福利法了!且安眠藥的劑量非醫師或藥師指導,可能會造成發育中嬰幼兒永久腦傷!真不之言者是否都是餵安眠藥給自己的小孩吃?更不知是否比較聰明?學拳如此才能專精,要付出的代價太殘忍!
回覆內容: 學太極拳是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充足,生命更有意義,倘違反此一原則,就違背祖師爺創拳的本意!
學太極拳是要用心去悟,進而能產生洞悉事情的智慧,要能以心轉境而不是境轉心,亦即轉識成智;隨時在家庭、工作、親朋之間常保喜樂之心,讓大家都樂於與你接近,這才不辜負先人的苦心,望大家都能將它的精神融入生活中,學拳也才有意義!

留言:
老師您好:請問打通督脈依序需要打通幾個關卡,各關卡是否打通又如何得知?
回覆內容: 道家修行的重點是{中脈}'中脈乃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流的通路'而修鍊中脈之先應煉督脈'可見督脈之重要性'而督脈三關乃尾閭'夾脊與玉枕'於通開的感覺如何'個人體質不同會有不同的反應'不過可記住一點就是該處如有異狀'肯定不會是壞事'所以可不要產生退轉的心'否則就前功盡棄了'屆時可來電詢問或至南陽聊聊!

留言:
老師您好:除平日站樁、行功有助於太極拳之學習外,還有哪些可將太極拳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回覆內容: 太極拳真正的價值'不在有形的拳架'而是長期在拳架{'''}
薰陶下'所衍生的內在氣質的改變'無形中生活的智慧的產生'它讓你不再汲汲於名利'而是會考慮人生存在的價值'更不會昏頭轉向的白忙'會適時地停下腳步'靜下心來不急不徐穩健地面對人生的各種挫折與困'而還怡然自得'更不會胡亂發脾氣'而是讓大家都願意與你接近'感受你的親和力'當然這些都因你重視{太極拳}且對它產生信心'加上不斷持續地練習自然有成'而這也是你我在生活上所需要努力學習與自我要求的地方'願大家互勉之!

留言:
我很榮幸能當你的學生.雖然學生不太積極.但我會努力追上~
回覆內容: 你的素質不錯'只要多下點功夫加上對它""'有一天你會得到它給你的回報/健康'智慧'快樂!自己要先修'明師才會來'如果想要獲得更多'自己可要多加點油喔!誠心地祝福你!

留言:
有誰可以告訴我?練太極拳前與練完後,沒有做熱身與緩和運動對身體有何害處?養身太極與武術太極有何不同?打太極拳膝蓋易受傷,醫生建議暫停打拳,等好了再打...是這樣嗎?有何改善之道?
回覆內容: 太極拳講求『鬆柔』,所以原則上並不會出現所謂「運動傷害」的問題,如果有,應該是在「落胯」要求上有所偏差,凡事循序漸進就不會出狀況;何況,落胯的重點並不在膝蓋的彎曲度,而是胯部有否「後收下坐」,如姿勢不對,就容易造成「跪膝」,倘膝蓋又彎得很低,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髕骨軟化症」;所以,運動前的熱身是必要的,因其有助練拳時能早點進入「鬆柔態」,且能事半功倍,不過如偶而未做,亦不致會有後遺症;畢竟,它並不是激烈的運動。
太極拳是養生氣功亦是性命雙修的高級武術,它並無「養生」或「武術」太極之分,有的只是練習的目標(表演'比賽或養生)不一樣罷了,純養生的太極拳較不重視外表的花俏,當你把身體練健康了,防身的勁道自然也就俱足了,正所謂「求之不得,不求自得」是也!
膝蓋疼痛(應不致受傷,有可能是好轉反應,可參考太極文章區好轉反應之探討)的問題,依我的經驗,只要不要蹲得太低,應不致影響練拳,每週六上午如有空的話,可至北農禮堂聽課,我會教你一些保健的技巧,OK

留言:
老師,最近打拳的速度好像變快了,
鄭子太極37式,平均打一次需要7分鐘,
我去公園看他們的高架,因老師的低架有經過簡化過,覺得打7分鐘好像沒那麼久,最近打完一套拳架約5分半鐘,三套拳架平均下來,也才1720(這包含第37式的調息約20~30),這樣會不會太快了一點~????
回覆內容: 練拳的速度隨著本身對拳架的熟悉度與身體的鬆柔度會有階段性的較快或較慢'加上本人想快些或慢些的意念引導也會有所不同'不用太在意(當然能慢些'打起來應較有感覺)'重要的是每一動的腰胯轉動或重心移動應作確實'不可一帶就過即可!

留言:
「慢,是健康的唯一選擇」
經醫學研究,有四分之一的國民患有「官能症候群」,又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性有生活上的壓力,這些無形的病症,會引起精神上的毛病,比如失眠、腸胃病、高血壓、精神衰弱、精神不能集中、厭世自殺等等,其中自殺已經是國人死亡率的第十位。官能症候群、生活的壓力,都是因為現代社會生活步調太過於快速、太過於緊張所引起的。醫生勸我們凡事要慢慢來,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無從慢下來的。太極拳的慢,是緩和我們身心步調、平衡我們的情緒,最好的方法。
「慢,是健康的唯一選擇」。
人類是動物,要想活得好,便要運動。目前還找不到任何方法,可以代替運動的。但是快速激烈的運動,反而會產生運動傷害。太極拳慢而柔的運動是最安全的,沒有運動傷害。同時在快速激烈運動中,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就是最容易引起癌症的因素,癌症是國人十大死亡率的第一位,我們談癌色變的。太極拳的慢而柔,不會造成運動傷害,也比較不會產生活性氧。太極拳的慢對健康最有幫助,而沒有後遺症。
回覆內容:

慢才能鬆(鬆的順序:肌肉-骨骼-內臟-神識),一層一層來放鬆,身體自然就輕鬆,有鬆之體才能空,有空之體亦才能補,能夠補充能量身體就健康,身體健康代表陰氣褪盡,自然有利於心性的修行,而補充能量唯有靠太極拳,太極拳之所以要慢行,就是因為「練拳之時也練心」,真正之拳非在外表的形勢或花招,而在內心之謙卑,希望大家用心想,才能體會其中意,也才能知曉太極拳之本意,回歸原本之太極,也是原本之初心啊!

如何體會<交接在尾閭>?

如何體會<交接在尾閭>?           鄭無極

留言:
練了太極,還一直無法體會『交接在尾閭』
!!我是不是太笨了~~~~~~~~~~~~ 回覆內容
[
交接在尾閭]正是37式合太極{意往下`人往上}那種感覺`亦就是每次重
心移動至定位時`即透過意念使(腰放鬆`尾骨稍向內縮)之意`亦即全身
再放鬆一次之意`旨在使氣隨時保持下沉狀態`不致因身體移動而使氣上
`而失去動力(腳上來之反作用力如同汽車引擎隨時保持啟動般)!再無
法體會`上課時早點來再聊!
留言:
不曉得太極拳與太極劍有什麼不一樣??是否學了太極拳就不用學太極劍???還是學了太極劍就不用學太極拳??
回覆內容

太極拳是太極刀'''桿的基礎'太極拳是本'也是長功夫的唯一途
'透過太極拳的修煉'才能增長內力'內力達到一定根基'對拳理的瞭解
也就愈透徹'亦才能發揮出各種器械的威力!

留言:
太極拳不動手的要義,如何做到不動手的要求,除了腰跨帶動之外,本人
發現經常會動到手部,根本很難做到要求的精義。而一羽不能加,蠅繩
不能落,請問如何切實做到它的要求。
回覆內容

太極拳是盪手非動手’而盪手之動力來源有三:1肩鬆使氣帶動手上浮
或放下2重心移動3腰胯轉動’而要有盪手之感’前提是手臂已鬆肩到
好似僅一條筋吊垂著!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乃指手上不出拙力而言’亦即手上的力只
是使其留在原地’不往下掉的力道而已’多餘的力都要放掉’而這要求
長期練下來’就能達到〔外操柔軟‘內含堅剛〕之水準’而上述之要求
完全要由<拳架
>方能作到’所以有耐心的長期練下去是唯一的要領’所謂{日長一張
紙}是也’時候到了(2至3年)自然就明白了!加油喔!

留言:
我在考慮社大的瑜珈及太極
據公司同事表示
太極拳也是練氣的一種,而瑜珈也是練氣的一種
兩者對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印像中,太極好像都是男生在練比較多
女生好像很少練太極,
不曉得瑜珈與太極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嗎???
回覆內容
瑜珈與太極拳都是練氣沒錯’不同的是瑜珈沒有根’不能防身’而太極
拳乃高級武術’威力驚人是也(請參閱問與答)!
祖 師鄭曼青 先生曾說:太極拳主在練氣血循環順暢’對有月經之女性尤
為適宜!而依本人之教學經驗’學員中女性至少佔半數以上(因男性較
浮躁’接受度稍低)’像目前有四位入室弟子’僅一位是男性’其餘均
為女性可見一般!
醫學證實: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就是{太極拳}’很多醫學上無法治癒的
病’最後都靠〔太極拳〕得到重生!相信你會做最明智的選擇’也歡迎
你的加入!

留言:
溝通幾個太極拳的觀念
1
上半身的形要捨得放掉'下半身才能更沉穩'對健康也較有助益!畢竟下
半身才是生命之源啊!
2
拳經:{雙重則滯}'雖可指不與對方頂抗'但重點卻是不以雙重的腳行

'即使另一腳只佔一分也不行!
3
不要多學套路或招式'真正的功夫是單一而堅持不懈的苦練而得'所謂

功多難精'拳多必濫'是也!
4
推手在未有勁前'與人多推只會增長拙力'還不如個人自我練習'有助身

手移轉靈活!
5
長功夫要靠拳架'且要長期堅持不懈地練(冬煉三九'夏煉三伏)'而非在

訓練強度上下功夫或猛學招式或技巧'否則恐將枉費功夫遺歎息啊!

留言:
請問太極拳是種出力的方法嗎?""可說是力氣.生命力.呼吸力的總稱,廣義是大宇宙,狹義是人的生命力,要如何鍛鍊出自己隨時可自由自在發揮 ,拳架需藉有形但受限制的肉體,身體有身體的法則,如何才能身心合一?
回覆內容
太極拳是練意練氣的拳術'是要把我們身上的拙力澈底丟掉的'拙力丟多少'身體就鬆柔多少'吸天之氣與接地之力也就獲得多少'一切乃不求自得'非親身實踐體悟'無法領會!太極拳講求慢'慢才能鬆'而當逐次鬆到肌肉'骨骼'內臟'進而更深入到神識'身體自然就輕鬆'而當你身體精神都澈底鬆柔了'氣血自然也就順暢'身心靈與氣自然就合一'凡事自然就順行'故說:練拳也練心'真正之拳非外表'而在內心之謙卑'此點要用心實踐體悟'才能明瞭其中意'進而回歸原本之太極'也是原本之初心啊!有空煩請將留言板稍微瀏覽一下'相信你會有所收獲的!

習練太極拳要有正確的觀念與正面積極的想法'它會刺激下視丘部位的肌緊張性纖維'進而產生腦內嗎啡'使血液暢流'腦細胞活化'而不正確的觀念'則不但會讓你原地打轉'卻還洋洋得意而不自知'更會產生去甲腎上腺素'易導致血流不順'癌症及成人病'實不可不慎啊!

走對太極拳之路有感:1消除心智的作用--保持一顆單純的心,因為人本就是空虛無知,自以為聰明就會徒增煩惱,離道也愈遠,更糟的是往往{走火入魔}還洋洋得意!2去除妄念--不確實際的想法或期望,往往會讓你走偏了路,相信師,有問題提出討論,你會收獲更多,自以為是反而會陷入不可自拔的險地,謂:{有心練功,無意成功}3不可有惡念(黑暗想念)--誠、明、不爭、無私心、卑,自然得道多助,謂:{若有所求,則魔得其便}也!望有緣者,多多體悟:心智和欲念是走對太極拳之路的阻礙,老子所言:{致虛極,守靜篤}是成道之鑰啊!
4依老師所教如實修煉--最忌自作聰明擴大解釋或胡亂舉一反三,尤其是最怕不相信老師所講的,卻反而對書上所寫或所謂名師所講的置信不疑,甚至對老師起了懷疑之心,連問都不問,就認為老師教的有問題或故意留一手,切記:「真道萬難儘吐,真訣斷難成書。」真可以透過書上或光牒學習的話,那老師豈不多餘,不是老師不願講,而是完全要靠老師「口傳心授」和自己的真修實煉,那種得道的感覺方能領略啊!你如果問我那是甚麼感覺,真可謂「冷暖自知」啊!我如果可以形容得出來,那也就不是那個東西或感覺了,畢竟形而上的,如何可以用形而下的語言或文字去表達呢?
5同樣一套功法或動作,會因學者的素質和認真程度而有不同的體悟;再者,勇於發問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特質,你沒問,隱藏或衍生在功法裡面的訣要或相關常識,往往就略而不提,不是老師要留一手,而是要靠你依老師所教的有形的法去真修實煉,去發掘,當你有了問題,就表示你有到那個層次,此時再來說明,你自然也就能恍然悟大空,否則鴨子聽雷,說了等於白說,那不是自討沒趣嗎?至於每個層次是甚麼感覺,說實在的,我也說不清楚,就等你來告訴我喔!唉!也難怪「那種得道的感覺」無法私相授受,得道的明師到了暮年會有「立心高明,俯視一下」的孤獨感啊!
心得分享︰太極拳是修心養性的功夫,是延年益壽的良方,倘只知在推手技擊方面下功夫,而忽略拳架,那還不如改練外家拳術,成效會來得快又實用些;畢竟心不靜(只想勝人或向人炫耀)就藝不專(老學套路或招式,無法專注一藝),藝不專內功就很難上身,更別說要做{老頑童}不老春了!願同道者,多體悟先人所言︰{願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大道乃在修煉中自然而得,亦即,身體健康了,太極內功也就不求自得,非要刻意去求,反而會離道愈遠啊!希有志者多加三思,不要白走冤枉路,到頭來空留遺恨啊!
『自己要先修,明師才會來。』學拳,你領會多少,老師教你多少,所以多練、多學、多看相關的書籍,才能有所體悟,也才會發問,進而老師也才會因材施教,教得愈多,這時你也才 能辨別 老師是不是【明師】;其實這也應了一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願大家多努力,一起來領略太極拳的箇中奧妙-時時可頓悟,處處有驚喜。
武功一道,派別雖多,然皆不外乎練硬、練快、努力使勁、鼓氣提神、講狠毒、講厲害而已,但快硬者,心性難靜;努力鼓氣者,呼吸不暢;狠毒厲害者,更難養中和之氣;以上皆苦筋肉、耗神氣、害虛靈之功夫,非延年益壽之道。
有虛靈之氣勢,有腰腿之輕妙,有神氣之充實,有氣派之莊嚴,有動作之冷快,用之修身,則延年益壽;用之自衛,則防身禦侮。
本門太極拳之特色
1
眼神內歛而不是外顯。
2
手勢儘量不超過肩膀(腕不過肩,指不過眉)。
3
注意不要挺胸,而是鬆肩含胸(沉肩墜肘),氣不致滯於胸部。
4
胯要內收下坐,尾閭要下沉(收尾閭)。
5
步幅不要太大(步大不靈'步小不穩),否則不易作到腳分虛實。
古人云:「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其攫鳥噬人的法術;猶如本門太極拳盤拳時之形象,含蓄內歛,卻蘊涵玄機般。故為人處事上,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呈,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所謂「藏巧於拙,用晦而明」,這便是表面裝著糊塗愚笨,實則心理清楚明白。
留言:
老師,我早上起床時,會一直打哈欠,但一打拳架就好些,因為左膝落跨時會痛,坐下休息一會又打哈欠,總覺得眼皮一直很重,背部心臟相對位置會有刺刺的。請問老師有沒有快速讓左膝蓋不會疼痛的方法?
回覆內容:
練武必須經過「三胖三瘦」勁始入骨,經過「三伏三九」勁始歸根;而在勁力轉換之際(全身每鬆柔一層),就易出現渾身乏力、氣色不佳之情況,乃至身體局部酸麻脹痛(魔關),此時更須堅持不懈,方能渡過關口,功力日長。是以武功一道,非有堅韌不拔之志者,難有大成就;非忠義純篤者,難有大造就;非謙和恭敬者,難有好善終。
太極拳是「一腳行拳」即全身重量落於一腳的拳術,因之兩腳對血氣的需求與使用率也較高,倘血氣不足或供應不及或兩腳的經絡不暢通,都會造成腳的酸痛現象,再加上膝蓋長期微彎,如有上述血氣供應不及或舊傷或老化的情況,更易使得膝蓋因燃燒熱能產生的乳酸廢物無法順利排出,也會造成膝蓋易酸痛之現象;另因長時期膝蓋微彎和兩腳的承受力較一般人大,身體為適應此情況,除了會加速排除因舊傷所留下來的壞死細胞外,自然也會製造更多新的細胞來協助支撐這日漸鬆沉的身體,而大量排除壞死細胞或產生大量細胞時,一定會壓到神經,自然也就會有酸痛的感覺,不過這都是身體調整適應的過渡現象,祇要堅持繼續鍛煉,自然很快就會過去,而兩腳膝蓋的骨膜、筋膜和肌肉膜也會隨著日見增厚,功夫日長了!

要注意的是:平時打拳前,最好先散步或落胯行功一下,並做一些熱身運動,讓身體能調整好,再來行拳會好些;另行拳中如有疼痛可適度調整膝蓋彎曲程度,亦即不要彎得太低,微彎即可,等疼痛關卡過去再依身體的感覺正常落胯,而行拳後可依本人所教之方法拍擊和搓揉(晚上洗澡前亦可用熱水熱敷,有助血液循環),期使廢物能順利排出,不致因氣滯血瘀而影響血循環造成酸痛現象;另外還有一點也要注意,就是打拳要依體力維持正常次數,倘覺得很累,可少打一點,但拳架要求的標準還是不可馬虎,也不可因昨天沒打,今天就多打幾次,一切以保持「自然、中庸、舒適」為原則,不要太勉強,但也不可懶散,望你多體悟!也祝你早日衝關成功!

何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何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鄭無極

留言:
老師:
你在回答文章中,有一句『三伏三九』
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回覆內容:
「三伏」指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到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的前一天止,可分為初伏、中伏、終伏,每伏都是十天;至於「三九」則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時候,"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1月中下旬。"三九"天為什麼最冷呢?這要從當時地面吸收和散發熱量的多少來看,冬季這時候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此時地面散發的熱量還多於吸收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要繼續低下去,當地面吸收到的太陽熱量幾乎等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氣溫才達到最冷。到"三九"以後,地面吸收的熱量又將多於地面散失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冬至後的"三九"前後。
何時入九?九九歌謠
  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
  人說「冷在九、熱在伏」,數九雖冷,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冷也冷得不一樣:黃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 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見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古代的一種樂器,意指寒風吹得籬笆噼噼響聲);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晚上寒冷象白鶴一樣捲曲著身體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袖擔頭擔;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陽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三九四九凍死狗,在江蘇則是「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滿街游」,可見氣溫相差很大。
『三伏三九』主要是說:煉武之人不論天氣多冷、多熱或多惡劣,仍應堅持不懈鍛煉,方能度過關口,功夫日長;俗話說:「煉柔須在三伏夏,煉剛宜在三九冬。」而太極拳是外柔內剛的拳術,所以我以為一年中最冷、最熱或最惡劣(刮風下雨打雷)的時節,更是增長功夫的最佳時刻,更應好好把握鍛煉才是。
留言:
老師我不知什麼是「三瘦三胖」?
回覆內容:
練拳初期,體重會明顯下降,體積也會瘦一圈,而後,每隔一段時間,體重就不會有明顯降低,而體積還是會繼續瘦下去(注意減肥之重點是在減體積,而不是減體重),直到身體認為這個體型最符合你的身裁和健康標準為止;而後身體會偶有增胖現象,不過不會胖很多,有時會再瘦下來,循環反覆,當然這還牽涉到你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心理狀態和練拳用心、恆心程度,還有個人的體質與健康狀況也有很大的影響,不過可放心的是:祇要你夠用心對它(太極拳),身體一定會朝最適合你的健康狀況方向調整發展,所以即使碰到好轉反應,全身無力或某個部位疼痛,你除了找醫生檢查一下,以避免不必要的擔心和煩惱外,其餘你大可放心,祇要你沒有做摧殘身體的事,注意養生與保健,並堅持不懈地鍛煉,相信太極拳和身體的自療免疫系統會配合得很好,你也會很慶幸有生之年能夠接觸到太極拳,讓你從今以後活得喜悅、老得美麗、病得有尊嚴、死得自在!
學武之人,際遇因人而異,所學的拳術、技法或功法也會有所不同;不過,能否有所成就,道理則一,那就是:謙誠、用心、恆心、毅力和悟性。
老子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其實人生每一條道路都隱藏著成功與希望,祇要你肯用心去挖掘,不厭其煩地耕耘,精益求精,火候到了,自然有所成;抄小路、走捷徑,盡學些花招或技法,拿來炫耀,祇會自暴其短,離道也就愈遠!
所以不要輕視簡單或略顯笨拙(不起眼)的拳架或功法,堅持日復一日鍛鍊,不要因惰性或名利而放棄,或改學其他較花俏的拳術,相信奇蹟很快會在你身體顯現。
教拳生涯中,受教者所知有幾種層次:
1自視甚高、好面子或害羞,不願接受師兄(姐)指導糾正。
2雖願接受指導,卻時有辯解或自認沒錯或多被糾正幾次就顯出不耐、不高興甚至翻臉之情事。
3被動默默接受指導糾正,虛心受教,但不發一語,內心主動自我檢視改進。
4誠心接受糾正指導,態度誠懇謙遜,且時時將「謝謝」掛在嘴上,並會主動向老師或師兄姐請教發問和討論。
受教者抱持上述何種心態,關係到其學習的能力、程度、吸收多寡和未來進步的可能性;有些人,平時與其交往,總感覺個性還不錯,還蠻好相處的,但一旦習練太極拳,在互動的過程中,深層的心性修為,很容易就暴露出來;所以有緣接觸者,內心要時時檢視自省,心性修為改善多少,健康與功夫就進步多少,它(心性修為)是一個指標,請務必誠心對待,畢竟人都有一顆不能欺騙自己的心啊!

問:學習太極拳的過程,為什麼總是全身酸痛,尤其是腿部膝蓋更是時有疼痛之情事?
答:太極拳是一腳行拳,即全身重量乃一腳支撐,初時因血液大量使用,致供應不及,使得肌肉產生酸痛;而當經絡日漸暢通,身體即會排除舊傷的壞死細胞,另大腿為支撐身體日漸鬆沉所增加的重量,身體必須再生大量的新細胞,使得肌肉膜、筋膜(含肌腱、韌帶)和骨膜日漸增厚,而這排除壞死細胞或再生大量細胞的過程都會壓到神經,也會產生酸痛及不舒服現象;而當腿部及背部(受撞牆影響)的經絡日漸改善,自然血液的回流也就日漸順暢,血液所攜帶的營養也就滋養了全身,進而使得全身各個系統和臟腑都能獲得滋潤和修補,如此也就會產生了所謂的「好轉反應」,此時,更應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地鍛鍊,並配合均衡的營養和正常的作息,相信「脫胎換骨-易骨、易筋、易髓」指日可待。
留言:
老師好,在太極步法中,為何特別強調「要有兩個支撐點,才能移動重心」。
回覆內容:
所謂「要有兩個支撐點,才能移動重心」,也就是虛腳在往前進一步時,須以腳跟先點地,往後退一步時,須以腳尖先點地,如側移時,則以腳尖先點地,亦即祇要移動重心,均應先以腳跟或腳尖先點地,與實腳(重心腳)形成兩個支撐點後,才能變換移動重心,其著眼點有三:1在武術應用上,有刺探敵情或虛愰一招之作用。2虛腳在不影響重心腳之前提下先行點地,能使移動步幅較固定,而不致忽大忽小(步大不靈、步小不穩);再者,倘虛腳提起即隨重心之移動而著地,易使步伐過大,進而影響腳的虛實(容易雙重)。3保持腳的靈活性,所謂「虛腳都是腿法」是也!

問:
為什麼有些太極拳,打起來快了很多,而且要跳上跳下,如陳式,有些太極拳,打起來慢了很多,如楊式,也有些太極拳打起,孔武有力,如趙式
不是都是太極拳嗎,為什麼打起來,差那麼多???
回覆內容:
約在西元1255年左右,祖師爺張三丰創立「太極拳」以來,傳至第十二代「陳王廷」才衍生了「陳氏太極拳」,再傳至第十五代陳清萍始傳給外姓「楊露禪」,而有了「楊氏太極拳」,自此而後方陸續衍生各家變化萬千的太極拳。誠如你所言:同樣一套太極拳為何傳到後來,卻變成有快有慢、有剛有柔、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的拳架呢?依個人體會有四:
1因應外姓敵視心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爭執。
2因應時代、社會、環境的變遷之所需。
3涉及個人對各家武術學習的背景不同。
4個人功夫層次的演進與體會自然衍生。
至於該學那一種呢?我只能說:『拳式沒有高低好壞,全憑個人的際遇與機緣而定』。簡單講就是「對緣就對了」,畢竟它成功的唯一秘訣還是在「勤」啊!
留言:
學太極拳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自己在練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正確,不然只是枉費下工夫
你可曾經求證過吳國忠的太極拳是否真的就是晚年 鄭曼青 先生所悟的太極拳
可曾經懷疑吳國忠假借鄭曼青的名號,亂傳自己串改的太極拳? 如此茫學,實在愚蠢
鄭曼青老師學拳沒幾年就十分能打、 楊澄甫 老師三四年就臻於上乘、 蔡肇祺 老師兩年就可發太極勁
你是否有想過,為何學了數年,腳底板的氣始終無法變成勁,鑽進骨頭 ?就是有這些愚笨之人,學不成太極拳又質疑拳裡面有秘訣未受得,才會求助於旁門左道練些引魔的內功心法。
的確,現今的社會花錢就可以通三關,引來滿身動物靈和魔憑依,你說值得嗎 ?如果你不確定你在學的內功心法是否為正道,那就別在亂傳給人繼續造孽了
忠言逆耳你可曾聽說過? 我只是怕更多無知的人遭殃,細想之
回覆內容:
首先,非常感謝您的指正,不過我要澄清幾點︰
1
本人不是吳 國忠 老師的學生,打的拳架也跟他教的不同,多的是自己學習的經驗累積,畢竟每個人的練武背景和累世經歷不同,即使更改 鄭曼青 先生的拳架,主要不是為求名利,個人亦不覺得不妥。
2
只要是前輩,我都非常尊重,畢竟他們孜孜不倦在太極拳數十年,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至於他們是打那一家的拳架我並不在意,只要他們所教的符合太極拳拳理及宇宙法則,我就會去學習和效法。
3
我也是 蔡肇祺 老師的忠實信徒,個人在轉練太極拳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會發太極勁,也是在看了 蔡 老師的書---{我所認識的太極拳},才敢確定自己真的會發勁,也才茅塞頓開,自此拳理與功力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4
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拳術,我關心的是透過[太極拳]的鍛煉,身體有否一天比一天健康,心性修為是否有進步,親朋好友是否都樂於與你親近;至於那一位前輩教得對否?有否擅改前人的拳架,或功力如何等等,那是個人的修為問題,我不宜置評!重要的是自己,好嗎?
5
倘林兄對我或太極拳有興趣,可以常來信聊聊,好嗎?記住:{}是實踐的體會,而不是對名相的瞭解。
留言:
如果你有看過 蔡肇祺 老師的書,這樣話比較好說!
其實我寄信予你不是為了捍衛什麼才是真正的太極拳,現在太極拳門派一堆,做此事已經沒啥意義
我在意的是旁門內功
如果你真的有真正的太極勁,那麼,我這封信可能是我多慮了
給你一個實例參考:
太極界名人訴說被 蔡 老師用太極勁打出去的狀況,只有感覺到 蔡 老師的手在腰際 " 輕輕 " 一按
全身就像觸電一樣僵住動彈不得,整個人像乒乓球一般,雙腳起飛彈跳出去
老師也說過,被真正的太極勁打出去,被發的人一定動彈不得,雙腳起飛,像兔子一樣跳出去
(
這種被發的狀況,和李雅軒述說被 楊澄甫 先生發出的感覺幾乎全同)假使你發人也有這樣的狀況,那真的就是我太操心了!應該,跟你道聲抱歉
另一個例子, 蔡 老師有一個太極拳學生,跟老師學拳很久," 骨頭之中 " 也練出勁在跑
但是,或許因為受不了道家氣功的誘惑,求助於旁門,雖然身體上有了明顯的變化
但是卻惹來一堆看不見的東西, 花了蔡 老師和師母很多時間,才把身邊看不見的東西解決。
聽說之後, 蔡 老師直接了當的跟他說,不要在練了!的確,人最怕的就是一直以為自己走對了太極拳的路,實際上身體的變化都是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造成。
我不是為了爭議您練的太極拳是否正確,是否修改過之後會更好
假使,您修改過的太極拳,不用求助於內功心法,每個人練起來,都比原先的威力更強大就另當別論
但是,怕的就是修改過沒有更好,只好求助於一些旁門左道的力量,搞的太極拳更不像太極拳
把自己也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在練什麼東西之前,應該有的認真,就是求證所練的東西正確與否,所學的東西是否真的有正面意義
你可曾經想過,怎麼 鄭曼青 先生的書、楊澄甫宗師的書,都沒有提過內功心法 ? 拳經也都沒有提及 ?難道 鄭曼青 先生留一手 ? 鄭曼青先生一輩子都盡力去發揚太極拳,您覺得他有可能這樣做 ?假設有,那麼,依 蔡肇祺 老師的心境,總不可能那麼小心眼吧! 老師的書,也都沒有提及內功心法呀
只有在教人,不要捨近求遠,不要練和太極拳不相干的東西,只會把太極拳搞的更不想太極拳
不像太極拳的太極拳怎麼能打? 想要能打,只好加入一些其他的武打技巧,搞的更不像太極拳罷了。
更可惡的還是,還繼續打著太極拳的名號,繼續把所學當作至寶,繼續的傳人
假使只是害人學不成真正的太極拳,這個頂多把人騙一輩子,假使把別人也搞的一身魔、動物靈,惡大!你怎麼不會懷疑左家內功心法,是因為吳國忠資質駑鈍,學不成太極拳
然後,把太極拳打的亂七八糟之後,
又謊稱左家內功心法是 鄭曼青 先生密授,他的太極拳是鄭曼青晚年悟得,而拿來欺騙世人 ?你怎麼沒有想過,依 鄭曼青 先生的資質,依 楊澄甫 先生的資質,
假使吳國忠的拳架更好,他門怎麼不會想到 ? 難不成吳國忠比 鄭曼青 先生、 楊澄甫 先生悟性高 ? 比他們能打 ?這麼淺而易見的矛盾,為何大家都不想去思考,不想去質疑? 我真的很疑惑
簡要:
1您如果看過蔡老師的書,也確定真的有太極勁的話,那我的擔心就是多餘的,願在此向您道歉。
2有些人長不出勁,卻隨便編個內功心法來唬弄人,使人走火入魔甚或魔王憑依,真是缺德。
3真的有左家內功心法嗎?如有,為何鄭曼青先生和蔡老師都未曾提及,吳國忠先生是否在欺騙世人?
回覆內容:
溝通幾個觀念:
1發勁,發者與被發者有很多體驗的層次,亦即其進步的空間是無限的,只有真正練到那個層次,才能真正體會,未体驗到,並不表示那種境界不存在,如凌空勁,所以我並不隨便置喙「有或沒有」。
2不管那一種『心法或氣功』本身是中性的,重要的是練的人的心性,倘心術不正或有黑暗想念或有不確實際的妄想,自然會引來邪靈憑依,所以『明師』(非名師)很重要,練的人的心性更重要,正所謂:「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是也。
3至於「左家內功心法」真的有或捏造的,好或不好,自己要發幾年的時間真正去「真修實煉」才能評斷,畢竟光在門外憑想像臆測或批評別人,毫無意義;重要的是自己的『真修實煉』,自己的身體健康與否、心性修為有無提昇,才是我們轉世地上界最重要的功課啊!

4希望貴官以後來信能多探討拳理或練拳時所遭遇到的問題,本人會很樂意為您談談自己的心得,至於評論別人尤其是同道前輩,我想那對我們的修為並沒有幫助,到此為止,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