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从何而来?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Mar 27, 2009, 1:21:37 PM3/27/09
to Salon Friends, lihlii-g
: 而实际这些法律的存在更多意义是文化和传统的延续

这样的解释说服力不强。要从事实上废除死刑和酷刑,但是为何律条不改的具体原因来解释清楚。

人们自然会有疑问,是否因为酷刑导致人民不敢反抗,因此没有起义呢?事实上不是如此。以汉族地区为例,叛逆是凌迟,腰斩酷刑惩处,但是历史上依然叛乱不 断。

中共是如何确定西藏为农奴制的[1],是在59年镇压之后。:) 毛泽东是这么定性的:

毛泽东说:

我看,西藏的农奴制度,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那个庄园制度, 说奴隶不是奴隶
说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2]

要知道,支那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是封建社会瓦解的时期,其实这就说明,当时的西藏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就是封建社会的佃农。这一点并不比同时代的支那汉族 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糟糕多少。尤其和中共建政之后的农民地位比较,后者更糟,以至于逼起了汉人藏人的反叛。其实各民族都有反叛,被中共血腥镇压了而已。所 以我很难接受中共是解放者的声称。

而毛泽东在指挥军队镇压反叛的时候,却连他声称的“农奴制度的内容,农奴与农奴主(贵族)的关系,产品双方各得多少?”都不清楚[2]。

究竟这个农奴制度是个什么性质,还不够清楚吗?

参考:
  1. 立里: 西藏问题的历史参考文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bda310a54612cbe0
  2. 立里: 西藏的所谓“农奴制度”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5f509918420ec506
http://www.de-sci.org/blogs/pearl/?p=27970&_rec=1
“农奴”从何而来?

中国官方今天描述49年以前的西藏时,毫无二致地沿用毛时代的宣传——“最黑暗、最野蛮、最落后的惨无人道的封建农奴制”,剥皮,抽筋、挖眼等。

此语出自毛泽东1959年在最高国务会议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见《西藏的民主改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页82)“西藏的老百姓痛苦的 不得了。那里的反动农奴主对老百姓硬是挖眼,硬是抽筋,甚至把十几岁女孩子的脚骨拿来作乐器,还有拿人的头骨作饮器喝酒。”

这些话充满了对藏民族和藏传佛教的偏见和无知,出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之口更是毫不负责的煽动种族政治宗教歧视。

藏民族以佛教为立国之本,全民信教,不论贵贱,任何人都有济贫施舍的好习惯,现在这种风俗至今在藏区仍然可见,更谈不上什么剥皮抽筋,杀人取乐了。 佛教既使西藏下层人民服从天命,也对西藏上层社会有一种神谕式的制约,他们为了来世不致沦落苦命,而在今世就积德行善,慈悲为怀。根据西藏律令,土地拥有 者无权赶走佃农,更无权体罚佃农和任意处罚农民。

西藏有自己独特而完备的法律。清朝第五世达赖时期制定的《十三法典》一直沿用至1959年“法律的每一条文都有详细注释、判例和罚则,在执行时,就 依据法典的这些注解和判例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刑罚。”(新华社)。新华社在其评论中说:“按 照《十六法典》的精神,三大领主统治农奴是神的旨意,农奴受苦是命中注定,不能反抗,如果反抗,就要被处以挖眼、抽筋、割舌、剁手直至溺死、屠杀等极其野 蛮、残暴的刑罚。如重罪肉刑律规定,对严重损害领主声誉、秘密武装、平民反上等直接威胁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都要处以挖眼、抽筋等肉刑。” 而实际这些法律的存在更多意义是文化和传统的延续,综观西藏历史,唯一的一次属民起义还是发生在公元9世纪朗达玛时期。大约在公元869年到877年间, 朗达玛全面实施禁毁佛教的运动,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灭法时期”这次起义前后持续了九个年头,推翻了土番王朝的统治,随后佛教在藏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而 1959之前,西藏境内的犯人,总数还不到一百人。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成为全世界最早取消死刑的地方之一。

这个“祖祖辈辈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奴社会”,从未发生过饥荒,更没有饿死人的记录。租耕土地的西藏农牧民,上缴给土地拥有者的部分,包括税 赋,仅占每年收成中的2%至4%,逢天灾,还可免交。59年后的饥荒是西藏历史上的首次。西藏十世班禅喇嘛在《七万言上书》,恳切道:“过去西藏,由于佛 教传播极广,不论贵贱,任何人都有济贫施舍的好习惯,讨饭也可以维生,不会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王静雯《西藏咏叹调》引述当年最贫穷人家之一的藏民档珠曲忠说:“我是中共所说的农奴家庭,我家的6口人拥有围墙院落的2层楼房。楼下关畜牲,有4 条牛、27只羊、2匹骡子,还有4亩半农田。家人在吃穿上没有任何困难。”

由格勒等所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藏北牧民——西藏那曲地区社会历史调查》显示:1959年对藏北安多多玛部落的调查,在“民主改 革”之前,拥有200只羊、30头牛以上的中等牧户占全部落总户数的80%;黑河宗门堆如瓦部落,即使是贫牧和赤贫牧 户,平均每户也有羊217只 ( P126、127)虽然穷富差距已经开始拉大(多玛部落5%的富户超过1000只羊和500头牛,最富的四户有羊3000只、牛800头以上),但绝大部 分牧户都有自己的私产(牲畜),且都能保证温饱。

至于剥削,家境贫寒的普通牧民,也普遍雇佣牧工。 “以黑河赤哇部落为例,牧主户雇的牧工3人,富裕户雇的牧工3人,中牧户雇的牧工20人,贫牧户雇的牧工9 人。再以比如宗热西部落为例,该部落没有牧主,牧工分布在富牧、中牧、贫牧三个阶层中。富牧的牧工有 17个人,中牧的牧工有5个人,贫牧的牧工有8个人。 安多县1959年统计,全县有牧工292人,其中68人是属于20户牧主雇的牧工,其余224人的雇主是劳动人民(包括富牧、中牧、贫牧等阶 层)。[P169—181]

这些牧区的传统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部落头人是通过部落成员选举产生的,三年选举一次。选举标准中血缘并不重要,主要看能力,家境要比较富裕。选举 结果报当地宗政府批准(多数只是走形式)。西藏政府对牧民的管辖,一般亦通过头人。(格勒 等,《藏北牧民——西藏那曲地区社会历史调查》,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页230—235)部落所有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基本都一样。

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西藏的民主改革》土改干部恨铁不成钢地发现,西藏老百姓的“阶级觉悟”确实太低。据当时工作队的一篇总结报告说, 牧民中的一些最穷者明明是在给牧主当雇工,却不愿意承认,他们宁愿说自己是牧主的儿子、女儿、媳妇、爱人等。工作队想把他们定为阶级地位最高的“牧工”成 分──他们反而不满地反问:“强迫我承认是牧工是什么意思?”

土改的工作组把旧西藏的上层社会一概被划为剥削阶级,比例是事先规定好的百分之五( 《西藏的民主改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页199。) 其余人都属于劳动阶级, 广大农民统统被划归农奴。

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2年出版的《西藏山南基巧和乃东琼结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揭示了“农奴”的最底层的即贵族庄园的家奴— ” 朗生” 的生活状况: “强钦溪卡朗生的劳役主要在溪卡内部,田间农活很少参加,除非是突击性的抢种抢收。溪卡内部的劳动又分两个方面:有28人从事手工业和食品加工,如梳理羊 毛、捻线、织氆氇、挤奶、制作酥油、炒青稞、磨糌粑,炒油菜籽、榨清油等;有22人放牧、赶毛驴驮运东西等。两人从事炊事工作,如烧茶、打酥油茶、作菜、 作青稞酒等。从事以上劳作的共52人,约占朗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 “在朗生中,还有少数被主人看中,任命为列久(工头)的有两人。他们已脱离劳动,帮助主人监督和管理农奴,为领主效劳,因此与一般朗生不同。另有主人的心 腹佣人两男两女,直接为主人的饮食起居服务,与一般朗生也有差别。这6人,约占朗生总数的10%。

“朗生自己一无所有,所以在为溪卡劳动时,由溪卡供给他们的生活。强钦溪卡的58名朗生中,有10人是单身的,其余都是两夫妇,溪卡分别将他们安排 住在溪卡高楼的最底层,或溪卡高楼外附近的平房内,每家一间,有子女的适当宽一点。溪卡供给朗生吃的以糌粑为主,定量 供给,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成人一天一赤(600克),出外放牧的朗生也是一赤,但量的时候可稍多一点。清茶和酥油茶不限量。 不过这里的‘酥油茶’不是真正的酥油茶,而是用菜籽油代替酥油打成的‘酥油茶’,这种代用品打成的‘酥油茶’很不好喝,溪卡给朗生喝这种‘酥油茶’的作 法,是主人刻薄的一种表现。厨房烧好茶后,朗生自己拿茶壶去倒,每天中午和下午供应两次,算是正餐。正餐还要供给青稞酒,男 朗生两餐皆有,女朗生只供应中午一餐。这种酒实际上是解渴去乏的饮料,制作容易,水的比例很大,质量差,由炊事员分给大家,8个人一大坛,一般都能喝够。早、 晚还有两次图巴(粗面粉搅成的糊糊汤,一般还加土豆。若用骨汤并加入牛羊肉则成为高级图巴),定量供给,由炊事员分给大家。上 山放牧的朗生定量发给茶叶、酥油和酒,带上山自己处理。大部分的时间无菜,每4天左右的一个晚上喝图巴时做一次菜,放 少量牛肉或羊肉。穿的方面,在朗生长年所织的氆氇中,拿出一部分,每年每人可得一件藏袍的衣料或成品。妇 女可得邦单(围裙)一条。以上供给对单身朗生来说已基本够吃,衣服也勉强够穿。”,[P123—124 ]

而在民主改革以后,藏人“在人民公社中每人只有一身衣服、一床被褥、一碗一筷三样私有物”有人说“中共统治西 藏,使西藏的富人变成穷人,却没有使西藏的穷人变成富人。” 1980年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胡耀邦到西藏视察时发现, “藏人生活水准竟还不如30年前”,“从前在西藏很少有乞丐,而当时仅在拉萨就有近万名乞丐”。召集当地中共党政干部训话,提出:“必须 将西藏的生活状况恢复到1959年以前的水平。”

前西藏政府组成,50%为俗官,50%为僧官。其中,俗官采世袭制,僧官则不计家庭背景,其中大批出自农牧民。西藏有一句谚语:“男儿只要具才智, 噶丹宝座无常主。”

指称从前的西藏是黑暗的“农奴制”的,翻阅大量文献,目前只发现只中共一家,别无分号。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